[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分享及簡介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分享及簡介


前言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裡把一些開箱照片拿掉,只針對新的相機系統做整理。文章會比較洗鍊。
文章重新排版並增加不少內容且精簡掉不重要的開箱照片。

目前我已經把富士NC攝影風格設定拿來拍攝開箱文了,非常好用。
我有調整好三組風格。
一組是萬用風格,拍攝討喜自然,人像優秀。
一組是富士NC風格,忘了帶富士出門時可以用,也會用來拍開箱。
另外一組是萊卡風格,比較冷調,別有風味。

已經分享在其他篇。
 

iPhone 16 系列攝影風格的加入。



剛看到發表會的同時,我在想說攝影風格又不是富士軟片模擬,感覺又是一次換湯不換藥的調整。
但是在短暫時間使用過後,

發現到這才是這一代iPhone的最大亮點,

但富士跟其他單眼的軟片模擬以及濾鏡在直出JPEG或者HEIF上都是不可逆的。

在動態範圍以及細節表現逼近APSC的同時,蘋果所想的就是操控性以及攝影風格的增強。
標題所謂的取代相機的開始,純屬蘋果想要進一度所搶奪的市場範圍。
也就是靠著軟片為賣點的微單市場。
並且順便加強了HEIF的功能性,讓HEIF進一步成為照片主流。

這一代不僅解決iPhone膚色不好問題,甚至連風格性不足的問題也一併解決。
而蘋果也同時解決大手機廠的一個大難題,就是HEIF可以無損更改風格卻不會動到細節跟畫質。

風格的更改有二個方向改進,一個是利用影像分割去針對膚色改善,
另外一個是利用影像分割下去做風格化調色。
對比明度跟風格化的程度都可以調整。

最重要的是擁有RAW的特質,這種更動是無損於原檔的,且HEIF是公開格式,
任何風格調整,不用轉檔就可以讓別隻手機開始,如果是支援iOS 18的手機,甚至可以下去做任何風格調整,
而且不會影響原畫質。

這篇雖然會有開箱或者其他部分的小講解,但會比較著重於拍照部分。
對於技術方面會比較簡短,因為我傾向於放到另外一篇去說明計算攝影這件事情。

也因為蘋果還在修正iOS,加上其他YT已經講很多了,
這篇主要是會針對在拍照這部分去做實拍說明。

額外一提的是,本篇文章採用iPad Pro M4 + 巧控鍵盤撰寫完成。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張照片的是採用iPhone 16 pro的攝影風格拍攝,並使用人像模式模擬淺景深。
非單眼拍攝。

有空的話,我會簡單寫一下iPAD Pro M4+巧控鍵盤的使用心得,我是從日本購入的。
目前我有90%都用這種組合生活日常用,電腦已經很少開了。

簡評AI鍵


其實這個按鍵很明顯是個成本很高,但實際上是給AI使用的多功能按鍵
不僅有虛擬感壓,還有觸控滑動,並且還有一個實體按鍵的功用。

相機按鍵十分建議搭配抬起喚醒功能。

這樣只要拿起手機,按相機按鍵就是一個步驟一氣呵成的事情。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使用小技巧,[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裝殼,所以這邊我也就裝殼做範例了。
目前絕大多數的殼都是挖孔,可能有人覺得挖孔很不方便,但以我盲開啟相機時,挖孔其實可以用摸的定位。
習慣後就很難割捨下這個硬體功能了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孔的位置跟電源鍵很對稱。
所以比一般快門鍵還偏上,好處是直拍時還能握穩手機。

如果有在拍短影片的應該就會覺得位置很不錯。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我習慣橫向拍照,左手握持,AI多功能鍵我就習慣向下。
也因為按鍵偏裡面,所以托掌握持穩定度算不錯。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對我而言,硬體快門對我而言是多個選擇,
但不代表我要執著硬體快門,對應不同拍照場景我會選擇螢幕快門。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我推薦滑動固定相機的功能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樣子以後只要滑動就會直接變成選擇鏡頭。
切換上快速很多,滑動的功能就會用的比較多。

這段時間拍攝下來,硬體相機鍵我越來越常用,主要是因為比較偏向用相機的感覺。
位置偏裡面反而握持感更好,加上殼下凹的原因,所以我常常能夠盲操拍攝。

我甚至不用看螢幕,我就知道我點按就是拍下一張照片,
我長按就是變成錄製影片,這真的很方便。我不用再去執著要不要開啟錄影模式。

一個模式搞定全部。
我不用特別切換人像模式還是錄影模式。

拍照介面長按就可以直接錄製最高畫質的影片
而以往的濾鏡已經退居到相簿後製的腳色了。

使用時只要在錄影介面下指定好所需要的畫質,那麼快門鍵在拍照介面下長壓就是錄製自己設定好的畫質。

這真的很無腦也很方便。

實體快門鍵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缺點就是太硬朗了,下壓快門拍照的同時也造成了手震。
所以在光線不好的地方,如果不是雙手緊握,就是要用軟體快門了。

實體快門鍵,我給很高的評價,他讓拍照有更多選擇,
而且也更接近使用相機拍攝的手感。

相機按鍵目前如果使用第三方相機app都需要app支援。
如果使用不支援的第三方app拍照按下相機按鍵,會直接跳出原生相機app

目前測試手上有支援的相機按鍵的app我手上有二套:

一套是Halide Mark II - Pro Camera
另外一套是ProCamera專業相機

這二套都可以支援硬體相機按鍵。
之後第三方的相機APP應該都會陸續支援硬體相機按鍵。

其實光看那顆鍵的位置不是偏在正常快門位置就可以猜到這是顆為了AI服務的按鍵。
只是AI都還沒上線還得等明年,這顆按鍵在過渡期就變成相機按鍵。

既然原預設是AI按鍵,那麼位置設計跟按鍵按壓力道就通通可以理解。
畢竟輕易地按下而呼喚到AI作動,的確也不是很好的體驗。

我認為這顆按鍵提供相機控制算是一個額外的拍照選擇,
多了一個選項可以使用,會比原先固定選項有更活用的操控體驗。

因為就跟我前面說的一樣,
像我都可以很順手的改變使用方式就沒差,我就直接使用當硬體拍照鍵。

但是如果是不習慣使用的,其實舊有拍照跟開啟相機的方式都沒有砍掉,這都是留著的,
加上相機按鍵也很難去按壓到,所以並不會造成不習慣使用的人有操作上的困擾。

以我自己而言,會覺得多一個拍照控制選擇是更有使用上的靈活。
所以我會給這顆按鍵一個很不錯的評價。

如果覺得相機控制按鍵太硬且位置不合理的。
可以改動作按鈕的功能為相機拍照功能。不僅位置適合,而且鬆緊度合適。
當快門也不錯用。

當動作按鍵設定成相機功能。相機功能按鍵本身也可以設定成其他功能。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次iPhone實體鍵提供很多,
山不轉路轉,不習慣的就自己換一下就好了。

但是,動作按鈕改相機設定這個需要長壓才能呼喚出相機介面
新的相機功能鍵只要短壓一下就可以呼喚出相機介面。

在呼喚相機介面出來這個動作,還是新的相機功能鍵比較好用。
已經都是下意識的直接按相機出來了。

例如我在聊line或看網頁時突然想拍照當附件,
我都直接壓一下新的相機功能鍵叫出相機來。這真的用久會上癮就是了。

無論在什麼使用什麼軟體時,想拍照就是盲按一下相機功能鍵喚出相機,真的很容易上癮。
搶拍上佔盡優勢,

例如我在刷網頁時,突然看到一隻貓走過去很可愛,
我就可以馬上按下相機按鍵呼喚出相機介面,然後拍下可愛貓咪的一瞬間。

真的很讓人容易上癮在拍照這件事情上,等於手上隨時握著可以馬上啟動的相機。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無時無刻可以馬上紀錄周遭任何一瞬間的景色。
所以我絕對是給予這顆相機按鍵非常高的正面評價。
因為這一陣子靠著這顆新按鍵,已經讓我記錄到比以往更多的瞬間畫面了。

關於抗曜光塗層


雖然蘋果可能被酸到所以拿掉抗曜光塗層的說明,但其實對比15 pro而言,
抗曜光能力的確變好不少。

很多人拿鬼影沒有減少這件事情來嘲弄蘋果抗曜光塗層沒有用。
但其實曜光是有減輕的。

而鬼影是藍寶石玻璃的鍋比較大,除非換掉藍寶石,不然應該沒有任何解決方式。

簡單拿直射光源來看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張應該很明顯,上面的16 pro抗曜光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多拍一張也是一樣的。

所以抗曜光塗層是有作用的,
上面燈光產生的嚴重曜光已經減少不少。

但藍寶石鏡片反射的鬼影點點,並沒有減少。
藍寶石鏡片造成的鬼影,目前尚無解。

不過有一說一,抗曜能力的確已經進步不少了。

這個在影視颶風也有詳細提到。已經有明確提到抗曜光改進上很明顯。
在影視颶風的影片裡面,第十一分鐘開始,裡面有提到過。
影視颶風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所以別被不專業的評測或者頻道誤導了。
這次的抗曜光鍍膜是有明顯改善抗曜光表現的。

五倍鏡頭


五倍鏡的畫質網路YT很多人都測過了,這個我就不多拿來談畫質這部分。

以實用性來看,對我而言,
三倍鏡跟五倍鏡其實用到機會都一樣多。

多數我都還是拿來當望遠鏡用的,
如遠方的菜單或店名看不清楚,就用手機拉進去看上面的字寫什麼。
有時候站的遠或者懶得走過去的時候,就會這樣子看

所以反而五倍鏡對我生活中的幫助反而比較大,以後AI上線後功用也比較多。
這是我比較常用到的功能。

純論拍照上,因為三倍或者五倍的放大倍率都不算好,所以我是比較少用的。

最近有用到五倍鏡的狀況下,也都是拍點壓縮感照片。
然後本來以為可能不適應,但沒想到適應的反而比想像中更快。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但五倍鏡的放大倍率不好,怕嚇到昆蟲用五倍鏡時,最近對焦距離不佳,放大倍率不好。
以拍昆蟲而言,其實五倍鏡不算好用。
所以拍昆蟲的時候如果焦距沒抓好,一但小於最短對焦距離,
有可能是主鏡頭做裁切到五倍,畫質會很差喔。

希望蘋果以後可以把五倍鏡的放大倍率做好,這樣子會更加實用

iOS 18.1 改進及新增清除功能簡介


我知道這個Android早就有的功能,因為我手上也有Pixel。
但這裡是iOS 18.1的修圖功能中的清除功能

更新18.1 RC版後

拍照按鍵的功能啟動輕壓就會出現選單而且不太會消失。
可以很簡單的左右滑動選取,更好用了。
滑動的靈敏度更高了。

另外SIRI在飛航模式還是可以運作。

有需要可以自行先更新RC版本試試看

照片的清除功能也可以用了
這是簡單的內建修圖,升級18.1後可以開始玩玩看了。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隨便拿作為範例用的增加解析導致增加手指錯誤的修圖照,

把多餘的手指去除。

也可以用這次新增的修圖橡皮擦功能去簡單的清除掉了。
就拿這個新修圖功能來試試看。

隨手用清除橡皮擦擦一擦,就乾淨了。(但同時好像也把旁邊紗簾給清除掉了 XD)
我只先簡單試用一次,各位升級後可以多試幾次,效果都會不一樣。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就可以得到一張增強解析但沒有手指問題的修圖照片。


如果要讓清除更完美,可以多嘗試幾次。

看來這個修圖的清除功能,可以簡單地進行後製了。

16 pro減輕HEIF銳化並維持細節


以往蘋果被人詬病的HEIF銳化,在16 pro也獲得更好的改善。(ProRAW一直都沒銳化過度的問題)
以下的照片可以看到16 pro在銳化程度上明顯改善。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都是採用主鏡頭拍攝。

上面的照片做1:1裁切來比較。
由以下的裁切大致可以看出。
過往的iPhone要讓影像更扎實,也就是所謂的Deep Fusion剛發展的時候,
這幾年來銳化是還蠻明顯的。

Deep Fusion帶來更扎實的影像所帶來的銳化感也無可避免。
在100%裁切下,可以看到15 pro的文字更為收緊,但牆面上反而顯得更為銳利。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仔細看看16 pro的牆面,在細節上過度的比較好。
而15 pro在文字的表現比較好。

這就是雙面刃,到底要更有力道的細節,還是更有過渡感的細節。
我是比較傾向保留更多過渡色調,影像更平滑,細節不要太過銳化照片會比較好看。

下面是放大到200%裁切.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在文字貼紙上,15 pro表現較佳,
在牆面紋理表現上,16 pro是更為舒服的。

而我會是比較喜歡16 pro這種表現,在沒那麼銳化的同時,也沒犧牲掉太多細節。
估計Deep Fusion在A18上面,又多了不少處理方式了。

總之令人詬病的銳化,是有著不錯的改善。
也讓整體畫面的觀感更好。

改進的人像膚色及動態攝影


計算攝影這次增進了可拍更快速動作凍結的畫面。

去拍勁歌熱舞的快速舞蹈,展場燈光並不算太亮。
這樣應該可以模擬小孩子運動了,跳舞跳的很快。
我看照片是可以抓住快舞瞬間的。正常拍攝下應該沒什麼問題。

當然,全程無閃燈,手機當然沒有閃燈。
這種狀況下單眼必須靠著更高快門速度去凍結舞蹈。
所以現場很多單眼用戶是靠著打著大外閃去補光並凍結動作。外閃也有助於維持白平衡正確。

但iPhone 16 pro是直接拍下即可。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張是跳舞當下拍的。
跳舞瞬間目前看來拍攝上已經不成問題了。

在膚色已經不用太多擔心了。
現場光源混亂下,全部場景都沒有什麼膚色偏移的問題。

反而我有聽到某尼單眼用戶,在某一場表演時說拍起來臉都是綠色的。

HEIF人像模式測試


自從iPhone 15 pro開始,人像模式已經不用特別開人像模式拍攝。
只要偵測到人就會自動記錄景深圖層。拍人就自動開啟人像拍攝。

在拍完後都可以另外更改光圈,實現淺景深。如果不做另外輸出,在手機內調整都是無損的。
或者拍完人像模式後,再來關閉光圈模擬,都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這個人像模式,在手機內也並非破壞原圖下去的模擬。
另外iPhone的人像模式只負責淺景深,但臉部細節並不會因此被修掉。

先來看所拍攝紀錄的關閉模擬光圈的原圖。
這張是二倍數位裁切所拍攝的照片,等效48mm。
模特兒 : 黑糖兔仔兒- TWcosplayer

接著來看人像模式 F1.4大光圈
來看細節跟邊緣,其實髮絲都處理得蠻到位的。

可是在白紗簾的後面樹葉因為被當作跟白紗簾同一個深度,這是目前判斷上會產生的誤差。
如果都沒發現F1.4光圈模擬下人像模式的照片原圖的破綻,那就表示觀察力可能比較欠缺,
或者是iPhone目前已經模擬的太好了。

因為F1.4的破綻是遠比F3.5大多的。
如果我改成F3.5,就更難找到破綻了,紗簾後面那一點小差異通常不會被注意到。

這時候會了避免誤差,模擬景深就避免開太大光圈,
以這張圖而言。
大概開F3.5就會是模擬淺景深的甜蜜點
(因為原圖沒動到,所以隨便自己改光圈模擬試試看沒差)
F3.5這樣效果上就會自然不少。

雖然現階段會有這麼細節的部分無法處理,(紗簾背景)
但絕大部分已經都處理的算是不錯了。

01.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一張可以看到紗簾後面的樹葉由於被當成同一平面,所以在F1.4的時候就會露出破綻。
但在F3.5就會顯得自然不少。

同時也可以看到臉部的細節並不會因為人像模式而被去除。

02.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一張來看髮絲部分,基本上已經沒什麼出錯了。

03.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接著來看前景,在人造花部分也都判斷得很精準。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在紗簾這種比較容易導致誤差的場景下。
人像模式的淺景深精準度已經算是蠻高的了。

而且不用特別切換人像模式就可以拍攝人像模式,
當拍攝完成後,就會自動在HEIF中插入一個景深的圖層。
這些都可以隨自己意思在事後做改變。

就算用人像模式拍照也沒問題,因為景深模擬是可以拍完之後直接關閉的。
原圖細節都是保留的。

人像模式,跟富士X-T50散景盲測。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iPhone 16 pro的人像模式有所進步,比15 pro更自然一些。
所以這邊我們請到了X-T50 + 16-50同樣都用等效24端來看看散景表現。

這裡我就不說答案,可以文章回覆自己覺得哪張是手機拍的,哪張是相機拍攝的。
只要有回覆在版面上,我就會私訊你答案。(答案仍請勿公布在版面上.感謝)

為了怕照片比例被認出來,所以一率都是裁切成3:2比例

其中一張是iPhone 16 pro人像模式拍攝,另外一張是富士X-T50+16-50拍攝。

第一組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第二組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是盲測。
二組其中有一張都是iPhone 16 pro以人像模式拍攝。

我是覺得不難猜就是了。只是手機表現也不錯了。

改進的攝影風格跟HEIF檔案



= 改進的計算攝影管線。=
先來介紹一下攝影管線,因為改善了影像讀取速度,所以拍攝時可以更及時地獲取48MP的照片。
每張背景都不斷地在刷新,一共有15個RAW圖層不斷地在背景刷新。
這只是其中一個鏡組就是15個RAW圖層不斷背景刷新,但iPhone 16 pro有三個鏡組,
為了達到變焦順暢跟白平衡統一,所以在拍攝時是三個鏡組同時動作。

所以背景總共隨時都有45個圖層在做刷新。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計算量,從一打開相機開始。
所以打開相機會發燙會耗電,這就是因為有45個RAW層級的圖層不斷在背景進行演算。

只要一打開相機就會進行這些步驟,仰賴A18的運算處理速度增加,
所以RAW圖層可以處理得更加細膩。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除了過往的已經提供的影像分割及景深訊息外。

更細膩的提供在膚色上的改善。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可以更有效地對臉部影像資訊做分析,並分割來處理,
輔以攝影風格的加入。

不僅可以獨立處理臉部膚色,更可以防止臉部膚色被更改,
然後去做背景更多攝影風格更改。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以蘋果這張範例而言,左右分別為不同攝影風格的介入,
但是人像方面,尤其膚色並未受到嚴重影響。

= 改進的HEIF格式,更有RAW的優勢。=

蘋果推行HEIF格式不遺餘力,並讓HEIF更加好用。

iPhone 16系列已經重新修改HEIF插入一個10bits可修正的圖層,
變成HEIF也可以跟RAW一樣變成使用者可以干涉的風格更改。不影響原本畫質。
而且該圖層可以介入原本的計算攝影管線,並實質影響更多計算範圍。但這並不會影響原本畫質。
這種HEIF檔只要一拍攝出來,都是可以做出”無損”更改風格。
因為不會動到底層。

實際測過airdrop也是可以進行無損更改風格。
看來蘋果的HEIF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這樣子看來以後拍RAW的需求會更低了。

很多youtube並沒有發現這一點改變,一直說iPhone 16 的攝影沒有改變。
但實際上已經解決了很多廠商做不到的大難題。

HEIF可以做到無損風格介入及事後修正,並且不用另外轉檔。
也就是說單眼相機拍攝的照片,軟片模擬等風格修改是會動到畫質。且無法復原。

但目前iPhone 16系列拍攝的HEIF照片,
更改攝影風格是不會動到底層畫質,且事後都可以再度調整。

= 攝影風格&HEIF無損更改範例。=

以下先簡單介紹,是採用iPhone 16 pro拍攝照片,然後傳到iPad Pro做範例。

首先iPhone 16 允許自己自定義一個固定風格,
這個風格跟單眼相機軟片模擬一樣,可以在每次拍攝時都維持同一風格。
iPhone 16 允許使用者選擇四張具有風格圖層且自己喜愛的的HEIF照片作為分析,然後幫你固定風格。
這個風格將會納入未來每一張照片裡面,跟軟片模擬功用差不多。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唯一不同的是,這個風格介入是無損的。

首先我拿四張照片給iPhone 16 pro分析,他幫我創建了一個固定風格。
我每張拍照都會直接套用。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上面這張就是我每張拍攝照片都會套用進去的風格。
但這張HEIF檔,裡面的10bit那張圖層是可以做無損更改的,並且會納入計算攝影管線。

並且只要傳給iOS18的手機或平板,就可以做這種更改。

以下是更正風格,並且都是無損
但這不是RAW檔,而是HEIF檔。

攝影風格的排布大致上採用左邊是調整膚色,右邊是調整風格。
左邊的風格有
玫瑰冷色/中性/玫瑰金色/金色/琥珀色
這些都是依照影像分割去對膚色做調整,比較不會動到除了膚色以外的分割,
不過這是程度化的差異。

然後接下來是標準,這就是原本的細節跟動態範圍以及色調。

右邊的是鮮豔/自然/戲劇/寧靜/溫馨/空靈/黑白柔和/黑白鮮明
這些就是全局調整,會有不同色調更改。

而調整方式也很直覺,可以在方格盤裡面直接拖拉到自己喜歡的色調。
上下屬於明度跟對比(色調),左右屬於飽和度(顏色),然後風格介入程度就是調色盤了

使用時不用記那麼多,只要拉象限圖拉到自己喜歡的色調再來拍攝即可。
這應該是我用過最簡單的風格設定了。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當然,隨時要復原到標準未介入風格色調是可以的。
並且細節跟動態範圍都不會被影響到,而且這是HEIF檔,
除非上傳到M01或等不支援heif的圖床,不然也不用特意轉檔。

當然,如果想恢復標準全部未介入是可以的。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這張HEIF照片帶有無損可調整的特性。拍攝完畢後不用另外轉檔即可分享照片。
算是一個很不錯的計算攝影解決方案。

可自由帶入風格,風格不影響細節,也保留原本細節,並且不用另外轉檔。

新增內文

攝影風格目前的問題



<攝影風格難以用數值設定>

蘋果的攝影風格雖然易調整,但難以保存跟設定。
也就說找到一個固定數值後,也需要依照拖拉的方式才能設定到相同數值。

偏偏拖拉的攝影風格介面非常容易誤觸,一但誤觸就會跑掉。
所以如果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切記一定要抄下來或者截圖下來,否則下一次找不到機率很高。

<預設的攝影風格無法使用數值設定>

另外在四張照片固定打開相機固定數值的設定介面,是無法看到數值的,
也就是憑感覺去拉出一個預設數值。

這個部分我建議可以讀入四張不同場景畫面

一個日間人像、一個夜景人像、一個夜景、一個日警。
這樣可以比較簡單去判斷設定討喜的預設風格。

<攝影風格跟相機快捷鍵相衝圖>

相機快捷鍵有滑動快速設定攝影風格,但滑動快速設定都會恢復成預設中間值。

但是如果用相機介面不要用相機鍵去滑動攝影風格實,這是固定不會跑掉的數值。

如果15種風格都有自己預設的數值,切記要使用滑動畫面去更動攝影風格,
而不要用相機快捷鍵。

<攝影風穩定度問題>

目前的攝影風格雖然好用。
也可以調出不同色調,但是整個介面算是半吊子介面而且不穩定。

我就遇過拍著拍著結果攝影風格的HEIF圖層突然消失了,相簿裡面的照片都沒有攝影風格參數。
這個問題我靠著二次重開機後解決。
如果有遇到同樣問題的,就靠著重開機二次處理了。

穩定度問題等蘋果下一版韌體去解決。
 

心得結論


[評測]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の直出實拍 |
先來談談其他比較無關的,這次的iOS18的確軟體的小BUG比較多,
但以蘋果的修復速度,應該也不用等太久。
也因為iOS 18還在修改,所以測試太多其實到後面都還是會有些許不一樣的,
例如用電量跟日常性能以及遊戲性能等等,或者錄影介面模式等等。

目前從15 pro換到16 pro整體而言都是滿意的。
螢幕還是有感覺稍微大了一點,以往被動態島擋住的一些像素總算又還回來了。

電量上使用很滿意,如果只是刷短影片的話,那麼一小時也才掉了10%電量。
至於玩遊戲的順暢度,我是覺得差不多的,原神方面並沒太大問題。

所以整體感受比較不同的,對於我這種拍照大於一切的使用者而言,
還是能夠覺得這一代真的很有攝影樂趣。

就跟前面提到的攝影硬體按鍵,其他人抱怨的相信大家都看過了,
但實際使用會慢慢的喜歡上這顆按鍵。
以我而言,軟體按鍵已經漸漸的不怎麼使用了。

錄影介面一些細節改動蠻大的,例如濾鏡因為是會破壞性調整,
所以被蘋果放到相簿後置才能使用了。

而蘋果也一直想整合相機介面,想要一個介面就可以符合使用者所有用途。
會依照有沒有拍到人像而順便塞入了景深資訊。
長按會直接按照自己設定的畫質直接做錄影。而且是4K HDR錄影,
看來蘋果很有心想整合相機介面變得更單一。

我最喜歡的地方除了電量很豐厚外,就是攝影上的改進了。
雖然很多人多畫質並沒有感覺增加,但是除了超廣角跟近拍的畫質更加進步外。
就是攝影風格的加入,攝影風格的加入讓以往頭痛的膚色問題獲得很不錯的解決。
並且可以藉由攝影風格快速調整,讓拍攝的風格更有魅力。

而這些調整就算拍攝HEIF ,也都是無損的,後續也都可以還原細節。
而且HEIF檔案分享後,攝影風格的圖層並不會消失,加上HEIF檔案不用轉檔就可以秀出照片,
這真的是超級有用處的。

而且我調整好的二組攝影風格,一組討喜,一組富士經典負片,
讓我越來越愛用iPhone拍照了。

比起RAW檔來不僅體積小,而且通用性非常高。

加上這一次的Deep Fusion改掉了過度銳利的問題,讓畫面過渡更平順。
而抗曜光鍍膜的加入,直接對準強光拍攝也有更好的表現。抗曜能力很不錯。

縱使祖傳鬼影依舊,但前面的更正太大。
所以現在我分享照片時,我朋友都會問說,iPhone 16 pro是不是拍照變好看了。
照片都很不錯。

且膚色已經可以藉由攝影風格表現得更好,並且在動作攝影上也有所進步。

所以這次的iPhone 16 pro是自從iPhone 13 pro以後,在拍照上面再度給予極高的肯定。